房保国 名誉主任 | |
发表时间:2021-07-13 阅读次数:59690 | |
基本信息 房保国,北京京本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首席专家、教授、法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兼职于燕山大学法律系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证据学研究所兼职研究人员,美国国家刑事辩护律师委员会会员,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挂职庭长助理,河南省郑州巩义市人民检察院挂职检察长助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二分院挂职副处长。 教育背景 1.1995年一一1999年,华东政法学院法学学士; 2.1999年一一2002年,华东政法学院法学硕士; 3.2002年一一2005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4.2005年7月一一2007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5.2005年7月一一2006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师; 6.2006年8月一一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师; 7.2003年12月一一2004年1月,美国纽约维拉司法研究所访问人员; 8.2014年9月一一2015年9月,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承担科研项目。 承担科研项目 1.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专家辅助人制度研究”(批准号:14FXC31); 2.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交叉询问的魅力一一证明过程研究”(批准号:11BFX134); 3.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刑事证据规则实证研究”(批准号:08JA820038); 4.主持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刑事被害人权利的程序保护与救济”; 5.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证据‘潜规则研究”校级项目(2009年); 6.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证据规则实证分析“校级项目(2007年); 7.主持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培育基金项目(2007年); 8.参与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死刑的程序控制”(2010年); 9.参与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刑事法学创新团队”(2011年); 10.参与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证据法学研究创新团队“(2011年); 11.参与”证据科学的理论体系与应用”等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福特基金会等其他项目7项。 学术成果 一、著作类 1.主编:《证据法学研修案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 2.专著:《刑事证据规则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 3.专著:《被害人的刑事程序保护》,法律出版社2007年5月版; 4.专著:《你有权保持沉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8月版; 5.专著:《刑事诉讼法精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3月版; 6.合著:《诉讼法的理念与运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版; 7.合著:《诉讼制度改革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8.译著:《宪法与刑事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美国法律文库); 9.参译:《证据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 10.主编:《鉴定意见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11.主编:《科学证据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 12.主编:《言词证据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1月版; 13.主编:《刑事证据潜规则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6月版; 14.副主编:《证据学论坛》,法律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15.编著:《遇事找法:法律援助》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5月版; 16.编著:《诉讼法与仲裁法学》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5月版; 17.参著:《中国的陪审制度向何处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18.参著:《证据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19.参著:《简明证据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2011年4月第二版; 20.参著:《律师职业行为规则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21.参著:《政府律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22.参著:《美国刑事诉讼规则》,检察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23.参著:《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 24.参著:《刑事赔偿的理论与实务》,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5.参著:《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6月版; 26.参著:《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6月版; 27.参著:《诉讼法专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3月版; 28.参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29.参编:《人民法院统一证据规定司法解释建议稿及论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30.参编:《新编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版; 31.参编:《刑事证据法新发展》,法律出版社2013年8月版; 32.参编:《公检法办案标准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4月版; 33.参编:《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1978-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版; 34.参编:《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09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 35.参编:《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0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 36.参编:《中国证据法治发展报告》(2011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 二、期刊论文类 1.《论司法文明推进与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载《中国司法》2013年第12期; 2.《论辩护方的证明责任》,载《政法论坛》2012年第6期;证据法学研究所 3.《“王朝抢劫案“的证据分析》,载李学军主编:《证据学论坛》(第17卷) 4.《科学证据的失真与防范》,载《兰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5.《论经验法则的适用限度》,载《中国司法》2012年第4期; 6.《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证分析》,载《中国司法》2011年第6期; 7.《论证据法的人权保障基础》,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8,《被害人与检察官关系的梳理和优化》,载《中国检察官》2010年第12期; 9.《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改革与与发展》,载《中国司法》2010年第7期; 10.《香港法律援助的新发展及其对我国大陆的启示》,载《中国司法》2010年第6期; 11.《论刑事和解中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载《证据科学》2009年第6期; 12.《诉讼法视野下的证据法》,载《证据理论与科学一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版; 13.《现实已经发生一一论我国地方性刑事证据规则》,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11期转载; 14.《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一一对我国刑事证据立法的反思》,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7期转载; 15.《证据规则的性质、功能与体系》,载《中国司法》2007年第5期; 16.《程序异化论》,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3期; 17.《面读贝卡利亚的刑事程序法思想》,载《中外法学》2003年第3期; 18.《论反诉》,载《比较法研究》2002年第6期; 19.《论我国刑事赔偿的特有原则》,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6期; 20.《超期羁押刑事赔偿若干问题探析》,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1期; 21.《证人作证豁免权探析》,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4期: 22.《沉默权的宪政思考》,载《现代法学》2002年第1期; 23.《律师会见难的现状与反思》,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第3期;《律师文摘》2007年第四辑转摘,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8月版: 24.《论我国现行“政策性修宪"模式的局限性》,载《法学》1999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0年第2期转摘; 25.《证据的可采性与非法证据排除》、《从证明标准看刑事错》所学论坛》(第1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26.《证人制度三人谈》,载《证据学论坛》(第9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9月版; 27、《当前法学研究中的“容子文风“及其解析》,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4期; 28.《审前准备程序:走出改革的误区》,载《现代法学》2000年增刊; 29.《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的裁判体系》,载《烟台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30.《1999年宪法修改的前前后后》,载《当代法学》2000年第3期; 31.《中国社会对沉默权的容忍度有多大一一“沉默权在中国“调研报告》,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5期; 32.《全国诉讼法学会年会观点综述》,载《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2期; 33.《《新中国宪政之路〉评析》,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2期; 34.《论我国行政诉讼的困境与解析》,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1年第2期,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CUPA)2000年第6期转摘; 35.《完善我国陪审制立法的若干建议》,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36.《论(合同法〉中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新发展》,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37.《我国陪审制改革十大问题论纲》,载《中国律师》; 38.《仲裁司法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燕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9.《证据的困惑一一“借腹生子“案评析》,载《律师与法制》2001年第7期; 40.《我国宪法应明确规定沉默权》,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1年第4期转摘,《法学文摘卡》2001年第2期转载; 41.《论“政策性修宪”与“制度性修宪”》,载《法学论坛》2000年第2期: 42.《应当重视我国“诉讼法哲学“的构建》,载《法学论坛》2000年第5期; 43.《程序的人文精神》,载《上海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5000字; 44.《京沪两地法学家差异谈》,载《法学家茶座》(第1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 45.《律师名片纵横谈》,《法学家茶座》(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律师文摘》2004年第1辑转载; 46.《论沉默权在我国的价值选择与制度整合》,载《华东刑司班研究所3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47.《法院真得会被案件淹没吗一一美国辩诉交易的实证考察》,载北大法律信息网“焦点法谈”; 48.《再论存疑不起诉的刑事赔偿一一与陈华先生商榨》,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49,《关于完善我国庭审质证的若干思考》,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50.《禁止律师执业不正当竞争的现状与对策》,载《安徽律师》2002年第1期,8000字; 51.《程序正义与实体真实一一关于一起案件“相对合理主义“视角的考察》,载《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52.《论提起反诉的条件》,载《河北法学》2001年第6期,4000字; 53.《宪法修改与制度完善》,载《法学研究交流》2000年第3期,6000字; 54.《废除我国陪审制度的理性思考》,载《法律与社会》2000年第3期,9000字; 55.《论我国审前准备程序改革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载《四川审判》2000年第2期,3000字; 56.《关于我国当庭宣判若干问题的探析》,载《天津律师》2000年第5期,5000字; 57.《律师执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解析》,载《天津律师》2002年第1期,5000字; 58. 《论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一一从马克思的一段话说开去》,载《贵州法学》2000年第2期; 59.《从宪法修正案看我国法治观念的三大改变一一评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载《上海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 60.《庭审质证若干问题探讨》,载《上海检察调研》2001年第9期; 61.《证据法的人文关怀》,载《法制日报》2011年4月13日“思想部落; 62.《被害人与检察官当和谐前行》,载《法制日报》2010年12月22日“思想部落”; 63.《五个严禁”:让审判置于阳光之下》,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3月3日;转载张建南主编《人民法院“五个严禁“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64.《落实证据规定、彰显程序价值》,载《人民法院报》2010年9月22日理论版; 65.《我国刑事诉讼应确立管辖权异议制度》,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7月4日; 66.《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载《检察日报》2006年1月5日; 67.《关注深圳独立候选人事件》,载《南方都市报》2003年5月22日”观察家栏目; 68.《要把外来工的选举权利落到实处》,载《南方都市报》2003年6月3日“社评“栏目; 69.《警察验证权责对等是身份证法亮点》,载《南方都市报》2003年6月29日“社评“栏目: 70.《"首办责任制的宪法意义》,载《南方都市报》2003年7月31日; 71.《立法要体现对弱者的关怀》,载《南方都市报》2003年10月27日; 72.《“人大面试官员“的宪政意义》,载《新京报》2004年5月8日“社论“; 73.《人大个案监督要谨慎对待》,载《新京报》2004年4月27日"社论”; 74.《规范程序让代表更好反映民意》,载《新京报》2004年2月20日; 75.《"律师在场”意义重大,难题不小》,载《新京报》2005年1月15日“社论”; 76.《学生是否有权在宿舍吃饭?》,载《上海法制报》1999年12月15日第5版社评; 77.《B0T投资中的风险与防范》,载《上海法制报》1998年11月30日第4版; 78.《B0T一一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载《上海法制报》1998年11月2日第4版; 79.《建议将依法治国明确写入宪法》,载《北京法制报》1998年10月16日; 80.《华政学者、上海律师谈司法公正研讨会综述》,载《政法去学研究所2000年第3期; 81.《论普通程序兼井督促程序》,载《政法成人教学》2000年第2期; 82. 另外,发表《“修宪背后的故事》、《“谈判”小记》、《"好事”也要打假》等杂文若干。 获奖情况 1.河南省人民检察院优秀调研论文二等奖;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奖; 3.“君合律师人才奖学金“第一名; 4.河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 5.秦皇岛市第三届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 6.2002年度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 7.2003年度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 8.“杨春洗学术基金”三等奖。 联系方式 座机:010-53652008 手机:18600078839 15101582007 15101592007 联系人:连主任 微信:18600078839 Email:18600078839@163.com 网址:www.bjjbls.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甲2号15层B1708 交通路线 地铁线路:14号线(望京南站);12号线(将台西站) 公交路线:359路 、401路 、403路 、404路 、408路 、641路 、850路、 915路 、916路、 921路、 921路快车 、935路 、郊81路 (京密路丽都饭店站);4路、 408路 、416路 、451路 、571路 、604路、 657路、 682路、 687路、 847路、专23路(丽都饭店站); 4路 、404路 、416路、 536路、 571路、 604路、 657路、 682路、 687路、 696路、 854路 、921路(望京医院站); 401路 403路 641路 847路(四元桥东站);130路 、 361路 、 409路 、 567路 、 696路 、 851路 、 854路 、 专112路(花家地西里站);359路、641路、850路、915路、916路、935路、郊81路(大山桥西站) |
|
版权所有:北京京本律师事务所
Copyright © 2020-
www.bjjb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