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刑事审判参考
刑事审判参考
【第283号】如何正确把握非法行医罪的主体要件
发表时间:2023-03-21     阅读次数:     字体:【

《刑事审判参考》(2004年第1辑,总第36辑)

【第283号】周某1被控非法行医案——如何正确把握非法行医罪的主体要件

节选裁判说理部分,仅为个人学习、研究,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二、主要问题

1.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中的医生执业资格与执业医师法中的执业医师资格两者是什么关系?

2.已经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未向卫生行政部门注册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行医的是否属于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所规定的非法行医?

3.如何理解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中所说的情节严重?

三、评析意见

我们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符合立法原意。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将非法行医罪的犯罪主体限定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目前实践中对如何理解医生执业资格的含义有四种不同见解:第一种观点认为医生执业资格就是执业医师法中的执业医师资格”,只要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行医的就不属于非法行医罪的主体第二种观点认为仅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还不够如果没有到卫生行政部门注册未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师执业证书而从事诊疗活动就属于刑法所规定的非法行医第三种观点认为医生执业资格不仅要求行医人员必须具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师执业证书”,而且其执业的医疗机构还必须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缺任何一个要件都属于非法行医第四种观点除同意上述第二、三种观点外还认为医务人员在正常的工作之外擅自从事医疗活动如医务人员擅自离开其所在的医疗机构进行非法手术或者超越执业许可证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诊疗活动也属于非法行医。

我们认为要正确把握非法行医罪的主体要件首先应了解刑法增设非法行医罪的立法本意。非法行医罪是1997年刑法修订时新增加的一个罪主要是针对社会上一些根本不具有医学专门知识在社会上打着治病救人的幌子骗取钱财坑害人民的生命健康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首先危害的是社会上不特定众多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不是单纯违反医疗管理秩序因此刑法把它归入危害公共卫生的犯罪。社会上一些没有基本医疗常识的人打着所谓名医神医专治某病的旗号或走街串巷或私设诊所利用一些地方缺医少药的实际状况或者病人病急乱投医以及愚昧、贪图便宜、讳疾忌医等心理开展所谓诊疗活动大肆骗取钱财致使不少病人受骗上当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加重甚至无法救治而死亡或者留下终身残疾有的行为人由于无医疗常识、设备简陋或者无必要的应急抢救措施导致就诊人死亡或者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对于这些医术一窍不通还到处行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行为由于1979年刑法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在认定性质以及处罚上比较混乱。其中对于无医疗常识纯粹以骗取钱财为目的的多以诈骗罪论处对于非法行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重伤的多按过失杀人罪、过失重伤罪追究刑事责任。鉴于非法行医的严重危害性为适应司法实践需要1997年修订刑法时增设了非法行医罪。非法行医罪所针对的主要不在于如何行医而在于谁在行医。

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中的医生执业资格与执业医师法中的执业医师资格(包括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是什么关系?从立法本意上讲医生执业资格和执业医师资格并无本质不同只不过是表述不同而已目的都在于确定为患者行医看病的人应当具有国家认可的专业医学知识和技术从而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所惩罚的对象仅是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而从事非法行医的人1998年颁布的执业医师法则要求医师须经注册进而行医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从增设非法行医罪的立法本意上讲凡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就不属于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非法行医罪的主体范围。

如果我们再从国家设立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目的和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方式和意义上作进一步分析就会对正确理解和适用刑法的规定更有帮助。由于医疗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医生肩负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职责。国家对从事医疗职业制定了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所谓执业资格是指独立开业或者从事某项专业技术工作所应具有的学识、技术和能力。取得执业资格则是国家对一个人拥有的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确认它与该人目前是否从事与其取得的资格的工作无关也不会以该人目前是否从事与资格有关的工作来决定是否授予或者保留其资格。当然一个人一旦拥有执业资格也不会轻易被取消。我国执业医师法针对我国医务人员队伍的现况对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不同途径:对于执业医师法颁布之日(1998年6月26日)以前曾经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不论其当时是否正在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由卫生行政部门审查认定后不用经过医师资格考试便可授予医师资格(包括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对于执业医师法颁布以前没有取得过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在执业医师法颁布之后必须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合格后方能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根据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的规定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目的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考试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考试方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考试。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取得医师资格(包括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即表明国家承认其具有法律规定的从事医疗工作或开业所必需的医学知识、技术和能力。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凡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人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只要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注册申请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准予注册并发给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从法律规定我们不难看出从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到实际执业只须履行注册手续这纯属是一个行政管理手段。

在本案中周某11953年就获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颁发的医师证书从事医疗工作几十年退休后获卫生部门颁发的个体行医执照。虽然1993年由于房屋拆迁及年老原因向长沙市医疗管理委员会申请个体诊所停业并上交了行医执照但周某1具有国家承认的执业医师资格即周某1具有国家承认的从事诊疗工作应当具备的医学知识、技术和能力并没有因为上交了行医执照而消失或者被取消。这就如同目前我国已经推行的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资格准入制度一样凡是通过相应的国家资格考试的人都表明国家承认其具有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学识和技能。不论其目前是否从事或打算从事该项工作都不影响其资格的取得。只要他想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只要履行相关手续即可。很明显周某1是具有医师执业资格的人他不属于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规定的非法行医罪的犯罪主体。

有的人提出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上述事项变更的应当到准予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注册手续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行医。既然如此行医人如果违反上述规定难道不是非法行医?如果情节严重难道不应定罪?这种观点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

众所周知在我国当我们说一个行为非法它包含了两种可能性:可能构成行政违法也可能构成刑事违法即犯罪。

非法行医”,如果仅从这4个字的字面含义去分析同样也包括上述两种情况。我们在分析是否构成犯罪时应当仔细分析、甄别具体的非法行医行为是属于行政违法还是构成了刑事违法这也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所在。不应当简单地认为凡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都构成犯罪。在我国刑法的规定中构成犯罪的行为在范围上要比构成行政违法的行为小得多。例如公司法规定设立公司要登记的重要事项包括:公司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企业类型、经营范围、营业期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并规定:对办理公司登记时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刑法在公司进行虚假登记的众多重要事项中只对虚报注册行为规定了犯罪定罪处罚的范围明显比行政处罚小了许多。又如刑法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规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广义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不具有吸收存款主体资格而吸收公众存款破坏金融秩序的行为二是行为人具有吸收存款的主体资格但吸收公众存款采取的方法是违法的。如有的银行为争揽储户违反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利率的规定采用擅自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破坏了国家的利率政策扰乱了金融秩序。对后一种情况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五条规定了行政处罚一般不作为犯罪处理。但对前一种情况如果扰乱了金融秩序就要作为犯罪处理。这也说明对于一个被称为非法的行为行政处罚的范围与定罪处罚的范围有很大不同。

我国有十三亿多人平均近千人才有一名医生。在缺医少药的广大农村地区医疗保健人员更是缺乏要找一名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医师很困难。在这种现实状况下如果在对待非法行医问题上将根本不具备医学知识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的非法行医与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即具有国家认可的医学知识和技术的人违反有关医政管理规定为人看病等同起来甚至将其与具有医师执业证书的人超出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为患者看病都视为刑法上的非法行医”,予以打击不仅是十分有害的也是不切实际的。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使许多医师受到刑罚处罚而且会使本已不堪重负的医疗保健网运行更加困难。试想一下又有多少医师在执业过程中没有遇到超越其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来找他求医问药的患者呢?对非法行医要从法律规定的立法本意出发作具体分析不能望文生义机械硬套。否则即便是医科大学的毕业生进行诊疗活动都有可能被定非法行医罪。实践中此类例子并非少见。韦某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还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分配到北戴河某医院门诊任见习医生其负责治疗的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死亡公安机关以非法行医罪立案侦查。由于对此案意见不一河北省人大2002年6月就此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出对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非法行医的含义的法律询问法工委明确答复: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的人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单位试用1年才能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分配到医院担任见习医生在试用期内从事相应的医疗活动不属于非法行医。

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的同志认为这一规定与刑法有关非法行医罪的规定显然是衔接的以此认为刑法的非法行医罪就是指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对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法律责任规定了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作为对执业医师进行管理的行政法律对违反行政管理行为的行政处罚作出相对具体的规定而对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追究由于超出卫生行政部门的职权范围规定得比较原则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同样是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还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要界限应当如何掌握?我们认为还是应当从刑法增设非法行医罪的立法本意出发关键看行为人是否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已经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人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的或者未向卫生行政部门注册未领取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进行行医活动只是违反了执业医师法对医师执业活动行政管理的规定虽然从广义上讲属于非法行医但行为性质仅属于行政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如果行为人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具有上述行为且情节严重达到刑法调整的程度就可以非法行医罪定罪处罚。但不论哪种情况给患者造成损害的都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司法实践中在办理非法行医罪案件时除正确把握该罪的主体问题外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理解刑法非法行医罪的情节严重

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非法行医经处理后仍不改正的在非法行医过程中造成了就诊人的死亡或者对就诊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的由于乱医乱治贻误病情致使患者病情加重的以野蛮方法医病治病的非法行医骗取钱财数额较大的使用伪劣药品蒙骗患者的非法行医过程中调戏、侮辱、猥亵妇女儿童的等等。

在本案中周某1不仅具有医师执业资格而且在对患者注射青霉素过程中也完全按照医疗操作规程就诊人在注射青霉素后发生过敏反应经抢救无效死亡。这种过敏反应在医学上不常发生但依体质不同发生在个别人身上也无法预料和避免在法律上属意外事件。最高法院据此判决周某不承担刑事责任是正确的。

2.将非法行医与民间土医生偶尔利用验方为群众治病区别开来民间的一些土医生利用一些具有一定疗效的验方、偏方偶尔为群众治病并未开办诊所以此为业不属于违法犯罪。

3.非法行医罪与医疗事故罪的区别

首先最大的区别在于主体资格不同前者是不具有医疗知识的人而后者是具有国家认可的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理人员、药剂人员等。其次前者是情节犯构成犯罪并不仅限于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对病人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后果后者属于结果犯只有造成病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病人身体健康的后果才构成犯罪。

4.非法行医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两者在实践中都有诈骗他人骗取财物的事实但前者是以为人看病的方式收取钱财而后者则多以与看病无关的其他欺骗方式如以花言巧语骗财。如果行为人以跳大神、念咒语等与看病诊疗毫不相干的方式收敛钱财则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但是对于利用迷信给人治病致人死亡的应以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分享到: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上一篇:【第282号】挟持被害人前往其亲友处取钱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下一篇:【第284号】非法持有毒品罪认定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Copyright  ©  2022-   北京京本律师事务所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22002883号-1 技术支持: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 网站地图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甲2号佳境天城B座1708  18600078839@163.com